因综合而多彩,因美育而灵动——小学综合组单元整体教学序列课展示活动
来源:怀化市郡永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21-11-23 09:19:29 浏览次数:182
可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复制网址
收藏夹
研韵飘香香如故,教学创新新美育。为了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扎实落实“双减”政策,小学部开学初布置了分学科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序列研讨活动。
从10月21日到11月18日每周四下午,我校小学综合组分学科五个团队分别进行了不同年级、相同主题的序列课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包括说课、2至3节序列课展示、评课三环节,为了使团队所有成员全程、深度参与研课、磨课、改课环节,每个团队除序列课展示教师以外,说课、评课环节的教师则在活动现场临时抽签确定。
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虽是不同学科,但综合组的老师们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共同成长。他们依托各自学科特点,结合学校综合学科特性,畅所欲言,积极讨论;他们取长补短,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创新课堂,焕发灵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综合学科的课堂变成“以美育人”的土壤。
英语组继续沿袭上个学期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并进行了实践。本单元话题是衣物,要求学生日常生活中能运用功能句型对事物进行比较并作出选择。在教学中,教师将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能运用正确的语言有礼貌地、有选择地购物。
说课环节,曾敏老师从单元主要内容、学情分析、单元课标解读、本单元需要突破的问题这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综观这一系列课,为了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小学英语课程的要求, 我们将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师生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努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堂课是林红霞老师带来的英语听说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习巩固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层层递进,寓教于乐。
第二堂课是刘晓倩老师的阅读课,不同于常规沉闷的阅读课,本堂课创设了一个服装店的场景。通过各类任务,一步一步将整个情景故事补充完整,将教学目标融入其中。
第一堂课是基石,第二堂课是升华,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交融。
刘倍老师从我们历次磨课的改进到今天的序列课展示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其他老师也对这两堂课的单元整合、学生表现等等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与反思,教研氛围相当浓厚。
美术学科知识点是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从而进行同一知识点更深层次的学习。根据这一学科特点,我们美术组的老师经过多次研讨,大量查阅资料,结合美术学科知识点的相通性,最终确定我们序列课的主题为“小学中高段拟人化的设计与应用”。
说课环节,幸运之签落在了组内蒋亦恒老师手中。蒋亦恒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呈现了“小学中高段拟人化的设计与应用”的解读和说课。说课内容充分体现了中段四年级与高段六年级的学生特点,结合拟人化的设计与应用的知识点内容。
四年级课程,黄英老师展示了《拟人的形象》,通过情景式教学,结合精心准备的“换装”式教具以及小游戏辅助,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这一知识。并为后续的形象类设计打下技法基础。
六年级的课堂,旷桂红老师展示了«吉祥宝贝»,在技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主题、寓意、原型和设计的融合。通过板书设计,让学生切实感受世间万物皆可设计。
两堂课充分体现了美术学科知识点的特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与理解能力的提高,从而进行同一知识点更深层次的学习。
美术组由吴恒花老师阐述磨课过程,然后对这两堂课进行点评。从教学设计、教具设计、作业设计、教师教态及临场表现四个方面对于两位老师的表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体育组全体老师通过研读《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结合怀化被称为红色基因传承基地的生活背景,经过多次研讨,确定本次序列课的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感受长征精神”。
张建旭老师进行说课。他用简洁精炼的语言阐述了两节展示课的联系性,分析了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注意事项。
田志学老师进行第一节展示课。他先用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然后让学生了解到在长征路上遇到不同困难应该采取怎么的应对动作。田老师为学生讲解侧身匍匐前进动作的要领,并且利用垫子跨栏架等一些器材制造障碍物,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积极性。示范讲解完成后,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练习动作,再通过个人展示以及竞赛的方式进行动作巩固。
第二节展示课,潘启梁老师以战斗编制将学生分为两个排,带领两个排围绕垫子进行热身跑。之后讲解课堂中设置的场景所对应的历史事件,依次是跳炸弹坑—过独木桥—匍匐前进炸炮楼—爬雪山过草地—夺铁索桥—补给食物。潘老师对各场地进行示范,然后选出两个学生进行演练,演练后进行点评,最后分为两个排进行练习。在课堂的最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总结长征的战略意义,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荆庸老师从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教进行评课。这两节堂选取目标恰当,教学动作适宜,课堂气氛好,提升了学生技能,也锻炼了学生体能。
音乐备课组团队始终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体验”这一教学信念为主题,开展本次序列课活动,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光芒和力量。陈奕帆老师介绍了本组教研之路,历经3个多月的教研历程,前后经过5次教研,8次磨课,最终展示了三位教师同课异构的精彩呈现。
由汤琪老师代表音乐组进行了说课,讲解了藏族民间文化,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来进行专业讲解。
第一堂由李佳姝老师呈现,主要体现的是教唱环节,不仅通过声势律动带学生体验乐曲的旋律特点,在多次聆听旋律中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感知。在课堂中解决学生音准、节奏等问题。
第二堂由宾宇老师自然进入口风琴教授,通过游戏闯关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口风琴,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学生指法和吹奏等各种难点。
第三堂由张梦馨老师教授舞蹈片段,通过细致的讲解,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带学生体验了藏族歌曲的风格魅力,最后邀请在座各位老师,学生一起欢歌舞蹈,将三节课巧妙融合在一起,并推向了高潮。
最后由包知仪老师进行评课环节,包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对三节课的亮点以及不足之处都进行了点评。
综合组各组之间进行了评课,各个备课组派代表对三节课进行了分析点评。大家的点评之中投射出了一种魅力,一种智慧,这对于我们在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价值。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是我们科学老师永恒的追求目标??蒲ё槿謇鲜νü孕⊙б恢亮昙度峤滩慕惺崂?,最终确定我们序列课的上课内容为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五六课时《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和《加快溶解》。
陈慧玲老师首先清楚地介绍了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整体框架结构以及本单元在物质科学领域所处的位置。接着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和《加快溶解》的教材编排意图、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及教学设计进行了全面专业的解读。
杨欢老师执教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从“如果一杯水中不断添加食盐或小苏打是否能一直溶解下去?”这一问题开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最终通过实验证明了食盐或小苏打是不能一直溶解在水中的,并且常温下食盐的溶解能力强于小苏打的溶解能力这一科学结论。进一步培养了三年级小朋友爱动手,敢探索的科学精神。
杨友霞老师呈现的《加快溶解》是上节课的续集,她用自己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热水以及搅拌都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这一科学道理。
邓诣老师从本次上课内容、教学设计、以及学生学习等方面进行点评。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两堂课提出了改进意见。其他学科的老师从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提问等方面对两位科学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蒲Э翁檬贾瞻樗孀攀ι涞乃枷肱鲎?,每一次的思想交流与碰撞,都是孩子们最好的收获。
张华玲副校长全程参与综合组的序列课。在活动的最后,张校长对教师们的努力与成长给与了高度肯定,同时也对单元整体教学提出了宝贵的见解和指导,给教师的后续成长指明了方向。最后张华玲副校长也提出了希望:希望综合组所有教师们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竭尽所能、突破自我、快速成长,做一名专业技能强、孩子喜欢、家长信任的幸福教师。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大家对于本学期的工作和计划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也让大家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做一个有情怀的教师,打造有灵魂的课堂,践行教育的诗和远方!
本期文字:刘丽君、综合组各备课组
本期摄影:综合组各备课组
本期排版:李姣
本期审核:曾艳
原文链接或附件下载